端午节即将到来,粽子正处于一年中的销售旺季。虽有时令性较强的特点,它们的国民美食地位却未受影响,在“国货经济”的浪潮下,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喜爱。
在这样的趋势下,各类商家纷纷下注,加大自研创新力度,希望打造出爆款助力品牌“破界”。有业内人士注意到,在粽子口味越来越卷的当下,“奇葩”款却变少了。研发者们在想啥?
粽子口味持续上新
(相关资料图)
在邵万生南京东路门店内,粽子柜台后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给客人打包。作为拥有百年糟醉工艺的中华老字号,今年门店共推出十款粽子产品,其中碱水粽、白米粽和梅干菜粽为本季新品。
“我们是从浦东北蔡那边过来的,听说这里的糟香粽子不错,买点儿送给亲戚朋友尝尝鲜。”蔡阿姨在柜台前挑选着,一口气拿了好几包糟香大肉粽。
将百年糟醉技艺与传统食品相结合,邵万生已经是“轻车熟路”。糟醉龙虾、糟醉月饼等接连推向市场获得好评,2020年又将目光放到了粽子身上,基于核心技艺,研发出具有独特风味的糟香肉粽。
“这款粽子选用糯性较高的泰州兴化糯米,五花肉则优选保留肉皮的土猪肉。将它们煮熟后,再用糟卤充分浸泡,充足的水分避免了肉粽容易‘夹生’的缺点,吃起来香而不腻。”邵万生电商部经理沈超说。
今年,研发人员将重点放在复刻上海人记忆里的味道上,研发出碱水及白米粽子,并专为白米粽子调配了黄豆粉作为蘸料,熟悉的口感透着一股“亲切”。
梅干菜粽子,也是今年的热销款。“美味的奥秘在于,这款粽子舍得放料,20%的梅干菜和米混合在一起,味道很足。”沈超介绍,这款粽子采用蒸熟的方式,避免煮熟可能出现的外淡内咸,以及米粒夹生的情况,粽子甚至不需要加热,凉吃就是糯的。他告诉记者,“如果算上尾部的销售,整个端午节我们大概可以卖出100万只粽子。”
在线上,粽子销量也一路走红。来自美团的外卖数据显示,在上海,最近一周粽子外卖销量周环比增幅达六成,不少用户在选购外卖时会加购粽子。从销量排名来看,销量排在第一的是浦东新区,超三成的粽子被送往写字楼、公园等区域。
美团优选数据显示,6月以来,上海的粽子销量较上月增幅达90%,较去年同期涨幅达110%;最受欢迎的口味分别是蛋黄肉粽、板栗肉粽和鲜肉粽。此外,上海市民更偏好嘉兴风味的肉粽产品,销售量排名靠前。除了夹带各类馅料的粽子外,今年的素粽、白米粽也颇受各地消费者欢迎,销量同比去年端午节前夕上涨700%以上。
为迎合年轻人喜好,电商平台也上线多款创新口味粽子。在叮咚买菜发布的“粽子榜”上,就有15种各类品牌、各种口味的粽子,其自有品牌“蔡长青”,除了推出了传统的白米粽、大肉粽和咸蛋黄肉粽,还把排骨包进了粽子,推出7厘米长的手抓鲜排骨粽。
“我们在原材料上面也有一些创新,例如将江南特色乌米饭和百合融合,推出乌米百合豆沙粽和乌米百合蛋黄肉粽。还有融合苏丹王榴莲的榴莲冰粽,因其小巧不腻和清凉口感,受到年轻用户的欢迎。”叮咚买菜粽子商品开发负责人滕跃告诉记者,自6月以来,叮咚买菜站点粽子销售增长较快,较上月大概有2到3倍的增加。截至6月20日,叮咚买菜粽子品类销量已达85万份,预计端午当天还会迎来粽子消费高峰,今年粽子整体销量将超过百万份。
回归本源是大趋势
在叮咚买菜的研发厨房,香味弥漫、热气升腾。食品研发组的大厨们正在现场忙碌。也是在这间厨房,滕跃和团队成员们做了成百上千种粽子,不仅包括此次推出的排骨粽、乌米粽,还有被淘汰的香菜粽、臭豆腐粽等。
“在试吃时,只有90%以上的成员觉得好吃,我们研发的粽子才会进入生产环节。”在滕跃看来,粽子口味越来越卷的当下,各种奇怪口味的“奇葩”粽子却越来越少。
商家们“卷”的是健康、好吃、消费者愿意买单,回归本源、提升品质是粽子市场的大趋势。“比如我们做的乌米粽,比常见的糯米粽多了一种清新的香味,吃起来口感也比糯米更加软糯。还有今年新推出的排骨粽,因为排骨的肉比腊肉更香,因此我们也尝试把排骨的味道融入粽子里。试吃下来,确实更好吃。”
邵万生总经理汪伟杰也有相似的体会。“老字号焕新,不仅仅是和其他品牌的拼盘式组合,而是要与产品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,形成体现海纳百川特色的上海饮食代表。”在他看来,把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东西做成可能,并不是一味地卖噱头,而是要考虑消费者尝新的边际效应,传承企业最有价值的基因,为品牌注入内生动力。
邵万生与津久咖啡合作推出的糟香咖啡1.0版本,简单地将特级糟卤喷在特调咖啡里,随后又开发出2.0版本,将云南小粒咖啡豆在糟卤里深度浸泡,让咖啡自身就能散发出糟香味。不仅如此,他们还推出了小包装的糟香挂耳咖啡,消费者在家就能品尝到独特风味。
研发,是创新的环节之一。从原料的把控,到“酒香也要勤吆喝”的宣传等,共同决定了产品生命力。
邵万生属于黄浦区供销社系统,这几年来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建设,从原先的外部采购转向培育自有生产基地,把控源头产品质量。在销售端,它构建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渠道矩阵。各大电商平台上开通企业店铺,王牌产品进驻盒马、叮咚等新兴渠道,并开通直播间为产品“卖吆喝”。此外,还充分延续社区团购模式,借用社区团长这一信任桥梁,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,仅这一渠道年销售额就达到约1000万元。
积极的守正创新,为老字号赢得了市场热度。去年,邵万生销售额达到2.3亿元,今年还将更上一层楼,预计达到3亿元。“这个月我们刚刚推出糟香小锅贴,吸引不少食客品尝。一款樱花饼也在研发中,预计明年将和大家见面。”当前,汪伟杰和团队成员正摩拳擦掌,让老字号继续被新一代人所熟知、喜爱。
栏目主编:陈玺撼
本文作者:束涵 俱鹤飞 叶田媛